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肺癌中心主任、肺癌亚专科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
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的外科手术及胸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手术。特别重视胸部肿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
上海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长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STS)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Fellow(FCCP)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肺癌专业组青年组组长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胸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能胜任各种术式的食管癌切除和肺癌手术
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Barnes-Jewish医院胸外科,师从著名的肺移植专家Patterson教授,学习肺移植及其他胸外科临床工作。
学术任职:上海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长、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STS)、美国胸科医师学会Fellow(FCCP)、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上海抗癌协会肺癌专业组青年组组长、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胸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在胸部肿瘤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肺部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及局部晚期肺癌的诊治方面具有很高造诣,年手术量超过500余台。精通肺、食管和纵隔肿瘤等疾病的微创胸腔镜手术及常规开胸手术,擅长包括难度较大的手术,如气管隆突手术、肺袖式切除术、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余肺切除术、残胃术后食管癌根治术等。
负责中山医院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工作。特别重视胸部肿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在强调手术疗效的同时,注重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对胸外科疑难杂症颇感兴趣,首创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射硬化剂治疗手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有效率达70%,免去病家再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并提出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应及早处理,不能只是保守、观察等待。
率先在较大年龄小儿(15-20岁)中开展胸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手术(Nuss术),手术切口仅2cm左右,较传统手术创伤小、也更美观。
近年来,开始开展肺移植临床工作。
科研上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先后进行了肺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该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HER4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食管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诊断治疗的研究(复旦青年基金项目)、Survivin突变基因对肺癌细胞体外凋亡及体内靶向治疗研究等。
参与编写《胸膜疾病学》、《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临床外科学》、《实用儿外科学》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
▲评论来源于互联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位于上海市枫林路180号/斜土路1609号/松江区佘山镇刘家山村456号/医学院路111号,占地面积9589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732平方米,始建于1937年,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医院设有床位1700张,配有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