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文章
首页/文章/文章详情
上海肺科赵主任科普:肺腺癌要想转移真没那么“容易”
肺诊网
2022-11-21
31阅读

肺腺癌更容易发现早期转移吗?


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肺小豆全文转发上海肺科医院澎湃发表《科普 | 肺腺癌的转移之路》,本文作者为上海肺科胸外科专家赵晓刚主任,全篇举例生动,语言简洁明了,为大众在疾病诸多认知误区方面做出解答。一起看看赵晓刚主任的解答。


有一种说法是肺腺癌不算太严重的癌。更确切的说法是,手术的时机与肺腺癌是否转移决定了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肺腺癌转移成功之前进行手术切除,患者可以获得根本治愈;而在转移成功之后再进行手术,面临的是时间不等的生存期。


“种子—土壤”之经典学说

没有种子,大自然就没有孕育生命的可能;但只有种子,没有合适的土壤条件,种子也无法生长。特定肿瘤转移细胞就好比是种子,他们倾向于转移到合适的土壤中,即特定的靶器官中。只有土壤适合种子生长,才会成功发生转移。如果种子成功在土壤中生根发芽,即肿瘤转移细胞在靶器官微环境下种植生长,即成为转移灶。


那么,合适的土壤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这块“土壤”需要内皮细胞、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协助和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调控,而且土壤环境也有着特殊的条件,如缺氧环境、医学治疗影响等。


“种子”与“土壤”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转移细胞(种子)非常聪明,他们自带某些生长因子及相关细胞,以帮助其更好地转移、生长;到达远处器官后,他们还能改造、重建微环境,以便促进转移灶的茁壮生长;甚至在没有进入靶器官之前,他们还能释放外泌体囊泡,携带相应的遗传信息到达靶器官,先行改造微环境,为转移成功创造良好的“土壤”。


“数量与质量”之科普学说

肺腺癌的转移如果想形成规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种子”的“数量与质量”。数量是指肿瘤转移细胞体量的多少,也就是进入血液脉管系统(脉管即淋巴管)、相应靶器官的细胞数量。数量越多,种植成功的细胞数量也就越多。


判断肺腺癌“种子”的数量,目前尝试使用的宏观指标为肿瘤影像学检查,如肿瘤直径、密度、实性成分占比(CTR)等,微观指标为循环肿瘤细胞(CTC)、ctDNA片段的数值。


质量是指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进入血液脉管系统、相应靶器官的细胞生存能力的强弱。能力越强,存活下去的概率越高,种植成功的希望就越大。例如小细胞肺癌的转移能力极高,质量好,很容易在病灶很小的时候实现成功转移。


判断肺腺癌“种子”的质量,宏观上看,主要参考肿瘤影像学中的分叶、毛刺、血管聚集等恶性征象。微观指标则要看术后的病理亚型。其中,微乳头型、实性生长型、复杂腺体型这三种亚型的质量好、能力高、容易转移,生存能力更强;贴壁型亚型的质量差、能力低,不容易转移,生存能力更弱。基因层次方面也有指标可以参考,比如Kras基因突变往往预示着复发、转移概率增加,c-MET基因突变往往预示着血管浸润的相关风险增大。


各个阶段的转移之路

肺腺癌的发展分为浸润前阶段、微小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一般呈惰性发展、渐进式生长,每个阶段之间的具体时长还未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浸润前阶段被列为良性阶段,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癌(AIS)。既往理论认为,该肿瘤细胞无法进入血液脉管系统及远处靶器官内。但近年来有报道称,在原位癌患者体内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CTC)。有分析认为,可能与肿瘤细胞变形运动突破细胞间的链接有关。


微小浸润腺癌(MIA)被列为早期肺腺癌,这个阶段属于超早期,仅仅累及到周围5毫米范围内的基质,并无血管淋巴管的侵犯。目前认为,原位癌、微小浸润腺癌的癌转移细胞,虽然能够进入血液脉管系统内,但由于数量很少,无论质量多高,都无法与大量癌转移细胞入血的浸润性腺癌相提并论,所以形成转移灶的概率极低。可以肯定地说,在微观世界里,原位癌、微小浸润腺癌进入血液脉管系统与靶器官内的“种子”非常少,活下来的概率极低,几乎为零。因此,临床可见的该类患者生存期很长,十年不复发的概率达到了100%。


浸润性腺癌(IA)的癌细胞侵犯周围基质超过5毫米范围,如果侵及血管、淋巴管,则有机会成群结队、大批量进入到血液脉管系统及靶器官内。因此浸润性腺癌被列为高风险阶段,建议手术切除。即便这样,也不必害怕,因为此阶段内,即使大量癌细胞进入体内,面临的也是血流的剪切力、陌生的恶劣环境、免疫细胞的猛烈攻击,能够活下去的概率也很低。


然而在长期的对抗中,此消彼长的发展中,如果癌细胞“种子”以适当的质量、数量持续漂流下去,转移细胞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那么在癌细胞“种子”与靶器官“土壤”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实现转移成功的日子也可能会在天时、地利、“癌”和的某一天到来。


临床发现印证了科普学说

在临床上完成了很多手术后,我们发现:即便是浸润性腺癌,直径较小、有磨玻璃成分的患者预后仍然良好。但是,直径较大、实性成分比例很高或纯实性密度的肺腺癌,预后往往欠佳。转移往往发生在那些CT上表现为较大病灶、实性成分比例高的混合磨玻璃腺癌、纯实性密度腺癌的患者中。尤其在纯实性病灶合并分叶、毛刺征象的腺癌患者中,转移更为常见,且随着大小的增加预后更差。纯磨玻璃结节腺癌往往没有观察到相关的转移病灶。这些宏观世界的发现与微观世界的科普学说相互印证、彼此支撑。


以磨玻璃影、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腺癌细胞,它的转移成功取决于癌细胞的数量与质量,当二者达到一定的峰值时,在与人体物理、化学、免疫系统的长期对抗中,战胜了理化因素的制约,逃避了免疫系统的制裁,改造出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不断繁衍形成了影像学可见的微小病灶。这就是肺腺癌的转移之路。


期待未来,前沿的液体活检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能筛选出更好的量化指标,让肺腺癌患者未雨绸缪。经过评估能够提前预知转移风险,在成功转移之前切除病灶,达到根本治愈。



作者简介:赵晓刚,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肺癌科普,在科普创作、科普宣传方面,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肺癌的相关知识普及给公众。组织各类科普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举办了以“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么?”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活动,在大型科普义诊活动中创作的“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吗”成为上海百姓中的科普品牌,申请到同名科普视频研发与推广课题,并被央视CCTV13频道列为向肺癌宣战的典范,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倾注大量心血与努力创作科普文章及动画视频等,共创作12部科普动画片,《肺部磨玻璃影的内心独白-我本善良》等科普动画视频获奖,在各种肺癌科普讲座场合进行播放,民众接受程度高;在上海医学会科普分会的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诸多肺癌科普诗歌、原创文章。

我要评论
评论
确定
举报
恶意攻击
虚假宣传
确定
去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扫描关注二维码
关注肺诊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