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文章
首页/文章/文章详情
术后苏醒的第一声,这个真的可以救命!
肺诊网
2021-07-27
15阅读

监控室外的哭与笑:只要我们不放弃就还有机会!

01


最近肺诊网平台接收到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

因为病人自身条件限制,术后难度大,很多医院拒收。手术难度大,术后康复困难,难道就一直拖着,去哪里才可以手术?

讲这个患者前,先来解除大家的一个误区,开完刀 ≠ 结束治疗 !

身别以为切了肿瘤,癌症就此与自己划清了界线,「术后的康复计划」更为重要。

比如乳癌术后要防上肢水肿,肺癌术后进行呼吸训练,胃癌术后饮食要仔细调理等。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因手术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是促进身体尽快康复,防止肿瘤再次复发。

所以,肺癌术后苏醒第一声,对于患者很重要,经历过才有发言权。


看过陈晓峰教授直播的观众一定对这张纸印象深刻,纸上是一首诗,纸张泛黄,字迹尽可能写的工整规范,有赠名,有署名。

这首现代诗并非出自一位大家,只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一位普通的肺部肿瘤患者,他想表达什么呢,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陈晓峰主任口述整理)


02


刚好前一两个月的事了,说起来还是印象深刻。

这个小时候脑炎的后遗症,沟通能力,行为能力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

找的多家医院,已经明确提示「肺癌肿瘤」治疗方案需要做开胸手术。

翻看他的过往病例,心里一边在做考量。开胸手术对于一个胸科医生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

真正让我犹豫再三的是,肺癌术后进行呼吸训练,对于几乎没有正常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他该怎么度过这一「劫」。

若不是他一家人来华山找到了我,恐怕「传绣球」式的拉力赛还会拖延更久。

很快,我做了决定,收下他。病人家属脸上显然轻松很多,身边一个研究生偷偷把我拉到一边说,老师啊,这个病人有点麻烦的,其他医院医生都没接,我们也不接好了。

我没有立刻回复。


03


作为医生,与患者并肩战斗、抗击病魔直至最后一刻,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患者的尊重。接下来的几天,联合多部门的讨论最终决定——微创手术。

30多岁,很年轻的阶段,我们要为他争取!

手术整场很幸运,一切顺利。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事是,术后只要患者一苏醒就应鼓励其咳嗽,有效咳嗽是通过正常呼吸调节达到的,而不是靠用力进行调节。

患者应该先深呼吸,然后在呼气时咳嗽2~3次,这将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但对于不会咳嗽的,该怎么辅助咳呢?

「那个研究生小伙子来!扶起他的身子,准备辅助咳嗽,苏醒后开始。」第一次的辅助呼吸因为自主呼气并未咳出而终止。

第二次,「再来」「出气」「拍一下」「出气」「再拍」……团队内的那个研究生看着眼前此景,心里越发紧张起来了。

不知道拍了多久,「咳!」「咳咳咳!」听到患者会咳嗽了,大家都放心了。

研究生眼里噙着泪,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我轻轻眼神示意他。

后来他问我,为什么?

大家想想,在病人眼里,医生是什么身份,等同一个新生父母,就是给他生的希望,这个比喻真不过分,所以只要我们不放弃患者就还有机会!

肺癌手术成功后,接下来一系列术后康复是重要一环,家属在此过程中,需要当好一个配角。

时常检查、时常辅助、时常鼓励,检查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辅助恢复肌肉张力训练、呼吸训练、鼓励患者每一次付出的努力与试验。

病人术后恢复非常好,不到一礼拜,五天就出院了。

一周后复查,仔细叮嘱肺癌术后进行的呼吸训练,减少因手术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另外促进身体尽快康复,防止肿瘤再次复发。


04


初次听胸外科这个名字,好像脖子以下、腰以上都归这个科室管。其实不然。胸外科主要负责胸腔里面的事情,「主要」而非全部。

比如乳腺,这个相对特殊的器官被划分到乳腺外科,即便是胸腔里面的事情也不全是他们的活,心脏和大血管也划分到了心外科和血管外科。

胸外科医生的工作除了专注于图像判断、解读CT影像、疾病诊断之外,事无巨细与患者沟通,用一些别致好懂的方法让患者了解自己目前的病情,以及医生权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深入了解胸外科的故事,更多接触收获到的是细枝末节里渗透的人性善良,见证感动,还有对生命的敬畏。
我要评论
评论
确定
举报
恶意攻击
虚假宣传
确定
去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扫描关注二维码
关注肺诊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