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文章
首页/文章/文章详情
肺部多发结节能确定良恶性?北京友谊医院崔永主任回应
肺诊网
2022-08-30
40阅读

肺结节如何判断良恶性?何时需要手术干预?多发结节是不是患癌风险也增加了?如何避免早期肺癌漏诊?查出肺结节后,不达标的结节临床上多数情况只能得到医生3-6个月再复查的建议,对于患者来说,却如鲠在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崔永主任给大家一颗“定心丸”。


判断良恶性,一定要看时间轴


        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讲一讲,影像学不是一个确诊的工具,它到底是个什么性质,需要看病理学。切下来的病理组织学,或者切下来针刺活检的细胞学,没有这些,CT再怎么发达也达不到确诊的程度。CT是很大程度上能够判断良恶性。



        学医的应该知道,有个非常著名的李铁一教授,是在影像学上非常早研究肺癌的从X片到CT诊断的老专家,我读博士的时候经常去听课,教授讲过比如有毛刺、空泡、分叶、胸膜牵拉等都是恶性相对有特征的表现,当时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一定要看时间轴。也就是要动态观察,拿出一次的CT片子来看,这个往往是不准的,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做出判断。


        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临床医生做出判断是良恶性还是比较准确的,这里面看变化,一个是大小变化,如果长大了,那么恶性可能性要大一些,尤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上,另外一个是它的实性变化,本来没有实性成分,一个纯磨玻璃影现在有了实性成分,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像这些情况,恶性的可能性是需要考虑的,时间轴非常重要。



        大家想要自己判断可以从以上两点出发,但还是这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有人肯定会问,会不会出现判断是恶性,但做下来是良性的呢?肯定是有的,这样的误判占3%。


        像我们胸外科去年的数据,肺结节手术做下来不是恶性的这样的病理只有3%。


        我们胸外科大夫建议做手术的话,一般是很有把握的,很少有误判。但是有一些我们判断错的,大部分都是实性结节,刚也提到了比较大的实性结节,我们可能不敢过多的等待,这种情况可能增长的比较快,如果漏掉这种病人,我们讲CT的早诊早治就没有意义了,但这一部分切下来以后可能是是错构瘤、淋巴结、急发性肺炎,这些情况相对多一些,而且不超过5%。


        我们在临床上接诊病人,如直径大于8mm的实性结节,或者是实性成分占主要比例的,或者大于5mm实性成分的,这一类病人不敢等的,观察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时间做穿刺,或者做PET-CT来进一步诊断,尽快做手术。


        工智能AI看片,能够代替医生看吗?人工智能看片比只人工高一些。


        如果没记错的话,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华西开会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比赛,当时把全国胸外科的轻微作为一个人工组,把人工智能归为AI组,单看一次片子的横断面,医生(副主任医师以上)判断的准确率在70%左右,人工智能看这单张片子准确率也不太高,在70%多比人工高出一些。


        我们大部分发现的还是纯磨玻璃结节,或者是磨玻璃为主,实性为少数的这部分结节,总之还是强调这句话,通过一次的片子来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是有困难的,需要动态的随访影像。


判断良恶性

普通CT也许比低剂量CT更好


        低剂量CT现在是用于筛查的一个主要手段,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损伤,也是选择低剂量CT的一个优势。



        肺主要一个是含气腔,低剂量CT是可以看到肺上这些病变的,但是骨头可能就不行,其他一些密度比较大的组织可能就不能采取这个方法,有了低剂量CT在对人体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很多肺上的病变。


        但是如果从诊断的角度上讲,低剂量CT是不如我们常规平扫的,因为牺牲了它的一个精度和准确度,还有一部分数据丧失。


        如果真要对这个结节做诊断性的判断的话,还是做普通CT会好一些,普通CT会看到我们刚提到的这些提示性的征象,比在低剂量CT上看到的是要多一些的。


判断良恶性,东西方差距非常大


        肺结节绝大部分不是癌,是癌的占比很小(上文已经科普过了)惰性癌的概念是虽然是癌,但长大的速度非常慢,往往都是一些比较小的纯磨玻璃结节,实际上纯磨玻璃连续观察三年五年,几乎都不会发生变化,又或者七年八年后,实性成分逐步增加。



        纯磨玻璃手术的时机东西方差距非常大,比如日本,他推荐是纯磨玻璃10mm以上,15mm以上再做也是没有任何问题,胸外科有个很有影响力的专家,他认为纯磨玻璃结节30mm以上再做手术并不影响患者寿命。纯磨玻璃这种增长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出现转移也是非常的慢。


        在中国,我们医生不会太关注这个直径,患者想做我们就给做了,我们科里有严格规定,不管是磨玻璃还是实性结节,5mm以内所有的肺结节我们不允许做,就怕出现过度医疗的问题。



        另外再回答两个临床热门问题。一:怎么划分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二:双肺多发是否增加患癌的风险?


        原位癌是不是癌?WHO是把原位癌往前提了,把它归到腺体前驱病变,原位癌再轻一点的叫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发展到原位癌,再发展就是微浸润腺癌,再到浸润性腺癌这样一条线。


        原位癌是属于癌,但在医学界也有争议。因为原位癌他没有穿透基底膜,从理论上也不会发生转移,没有外浸,局部切干净就不会复发,它的生物学行为更像是一个良性病变,从我们整个分类来讲,原位癌这个癌处理起来有更宽松的时间,等到他到微浸润腺癌再做,对寿命的影响并不大。


        而微浸润到浸润程度可能压力更大一些,实际上医学上有很多问题,非专业人听会感觉很玄妙,怎么划分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有浸润了,就从原位癌到微浸润了,那怎么区分微浸润癌和浸润癌?浸润的边界超过5mm了,他就到了浸润癌了,但5mm就真的这么准确吗?从不同层面上看结果还不一样,同样小球状的这么一个肺结节,切成5个层面和3个层面可能结论都不一样,医学上这些边界性的问题一直会受到争议。但原位癌预后非常好这点是肯定的。



        多原发癌处理的问题也是临床一个热点话题。其实越是多发的肺结节,越是良性的多,恶性的少,反而CT上看到一个两个的这样的肺结节,是恶性的占比可能性更高一点,所以多发的朋友反而不必太恐慌,双肺多发是不是癌的可能性也大了?不一定。


        多发肺结节怎么随访?是临床上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多发肺结节确实有一部分是多原发癌,根据指南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说,各处理各的。比如五个结节,每个结节分开来看该怎么处理,主病灶长到一厘米以上,一个实性结节有毛刺了,手术指征很明确,这个大的该怎么手术就怎么手术,那我们在切大的结节同时,在同侧还有小结节,如果能够便捷切掉可能会同时一起切了,不用等再继续进展。


        好担心自己的早期肺癌会漏诊?临床上会漏诊一些早期肺癌主要原因是混杂在多发的肺结节里面,因为本身多发肺结节恶性概率是低的,所以会漏掉,比如肺上有十几个结节,要一个一个对比观察,可能就存在漏掉,这件事情大家也不必过度焦虑,现在大部分医院先是人工智能先扫一遍,比如有五个结节都会依次标出,甚至会有风险标注,所以现在临床漏掉的可能性并不大。


- End -


感谢信任:

信息来源:Topmd采访 图源:友谊医院公众号、pix


我要评论
评论
确定
举报
恶意攻击
虚假宣传
确定
去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扫描关注二维码
关注肺诊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