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
文章
首页/文章/文章详情
陈晓峰 | 每一台手术都应是完美的
肺诊网
2023-03-16
7阅读

人 物 介 绍

陈晓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内最早开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人之一。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项、主持上海市科委重大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及参与完成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三项。近几年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杂志50余篇、国外杂志SCI收录30篇。主编及参与编写胸外科专著7部。

擅长胸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肺癌、纵膈肿瘤、贲门癌、食管癌、肺结核的外科治疗;对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肺减容手术,气管、隆凸、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气管支气管成形术、肺动脉及支气管双袖式切除术有深入的研究。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很高的造诣。


采访笔记

“从早上九点站到晚上九点,这台手术做了十多个小时,这一天没吃过一口饭,没喝过一口水,病人输血量超过1万cc。”几年以后,他还是愿意说起这台手术,一台他推不掉的手术,在外院已经动过四次刀,内部结构全都混乱了,谁都有理由拒绝,但是他说不出口,“一来,我是愿意挑战自己的,越是难的手术,越是兴奋;二来,他慕名而来,把我当做最后一根稻草,我不愿意辜负谁。”

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晓峰,擅长胸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肺癌、气管肿瘤、纵膈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尤其是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人之一。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肺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肿瘤切除手术”是他的成名绝技。从肺科医院来华山医院掌旗,他没想到两年内把科室带到一个崭新高度,二十张病床的手术量在一千多台,他半天的门诊近100位。“既然来了华山,总希望科室能有神经外科这样的高度和地位,将来能有100张床位,十几位高级职称的医生,好好为华山的胸心外科正一正名。”

他的刀法学自华西医学院周清华教授,“极其严谨,极其自律,极其自信,他总是说,最完美的手术,就是眼下正在做的这一台。”

“好医生不但要刀法好,还要有思想,是个心理学家,还是个谈判专家。”他坦言,有时候人心难测,几年前有医闹官司波及于他,病人家属不分青红皂白把连他在内几位教授一起送上被告席,并且纠结一帮学生来医院游行,这事让他耿耿于怀,“本来病人基础就很差了,医生不是神仙,死亡不是医生可以控制的,四位主任一起上阵抢救了,我们已经尽力,虽然遗憾,但问心无愧。”

他很少有空闲时候,几乎没有双休日,偶然有假期,他居然会怅然若失,“我不像同行,比如爱好美食的方教授,我的生活挺无趣的,离开手术台,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也许去画画,笔墨山水,花鸟虫鱼,谁知道呢,早年喜爱,但穿上白袍,一切爱好都撂下了。”

我问他: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你甘心吗?他笑了:你应该也有体会,你自己说呢?

我点头,在别人看来,我的工作是轻松自由的,人们总会夸大它的美好,忽视它的艰辛——要严格遵守每天练笔的习惯,再忙也保证每年看完上百本书,只是盼望在为数不多的时刻,那些天赋的灵感悄然出现,凝结成字句,氤氲成深意。

日以继夜,昏天黑地,永不停息的自我怀疑,这是每个写作者必然要跨越的关卡。一旦在平凡里完成些许蜕变,更多的障碍也会呼啸而来。一旦落笔成文有成长、有共鸣,环伺的惶恐,最终会被由衷的愉悦取代。坚持一生,也心甘情愿。

我想,我的感触应该与他这样的外科医生,如出一辙。


1 无影灯下快刀手

他是无影灯下的战士,刀锋上的舞者。

施术麻利、动作稳健、不拖泥带水。他说,每台手术都应做得如女神般完美无瑕。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主任陈晓峰。

身为外科医生,手术乃看家本领,因施术时间短、手术精湛,陈晓峰得一“快刀手”的美誉。同行后辈更送其“一上手术台,手术即刻完美收官”的褒奖,其中包含了同行后辈们的敬仰与折服。

以最快速度完成手术,此非一日之寒,“患者虽已全麻,身体却在承受切割之苦,在气血渐亏间顽强支撑。”如感同身受,陈晓峰以“缩短患者术中受苦时间”为目标、保证手术质量为前提,力求加快施术进程。制订目标看似简单,实现起来犹如一趟远征,需跋山涉水、越过困阻,才可登巅,触及云日。

因手术技术出众,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许多别的医生认为不能开的刀,都推到我这里来。”他收治了很多疑难病例,80%获得成功救治。他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能因为困难就望而却步,“当你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手术,证明你已比别人前进了一大步。”

目前陈晓峰率领的胸心外科团队,床均手术量为国内之首,其个人手术量每年1000有余。“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整个团队,早日将华山医院的胸心外科挤进全国重点学科行列。”团队在慢慢成长,看到团队日渐壮大,陈晓峰内心是欣喜的。



2 心驰神往医生梦

陈晓峰,出生于山西长治,父母均为当地知名医生。

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医生惯出夜诊。谁家夜里患疾,派人叩门,父母即遂随同应诊,周而复始。那时,年纪尚幼,只知父母工作忙碌,年长些许,他明白父母辛勤付出所蕴之深意:救死扶伤、着手成春。此番领悟,使得陈晓峰早早给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同父母一样,悬壶济世、造福百姓。

志向一立,兴奋告知,却遭父母强烈反对。孩子乃父母心头肉,自己辛苦足矣,只盼其成年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但反对无效,高考恢复的第四年,陈晓峰坚定地在志愿表的每一栏内都填报了医科,目标既定,雷打不动。其终以高出同级生近40分的傲人成绩被山西医科大学录取,虽与首选的北京医科大学失之交臂,却也为自己开启了梦想之门,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跨出了强有力的一步。

五年光景转瞬而过,到了毕业分配之际,带着幸运成为了实力雄厚、且颇有名气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当时山西省城外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前身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胸心外科的一名住院医生,从此正式踏上行医之路。

其实,胸心外科并非其首选,年轻气盛、体力好,自觉骨科才是其最好的归属地。但都说日久生情,伴随时间推移,陈晓峰日渐青睐外科专业。山西省地处太行山区,环境污染严重,人们普遍喜食腌制食品及烈酒,生活习惯较差。因此,罹患食管癌几率较其他地区偏高。

“每天都有三四台食管癌手术,几年下来,手术非常熟练,因为相同病例太多,想着本科时期没有好好钻研,既已踏入工作岗位,不能再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想拓宽眼界,增加外科知识,所以决心考研。”

经多方打听,陈晓峰最终被慕名已久的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普胸外科主任周清华收作为徒。几年勤奋刻苦,使其秉承了周教授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手术也日渐精湛。“周老师擅长肺部手术,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改进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在周老师的熏陶下,陈晓峰快速成长。

至今陈晓峰仍以周教授视为学习榜样。而身为科主任的他,也早已成为被榜样的那个人。手术之余带教年轻医生、授业解惑;休息之时,勤阅文献,获取学科的最新进展。医学得以发展,靠得就是医生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发现。


3 腔镜技术领头人

来到华山医院之前,陈晓峰曾在上海肺科医院任行政副主任。期间跟随国内胸外科前辈丁嘉安、童稳圃、徐志飞教授学习腔镜技术。十年前,患肺癌者以晚期多见,之后,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通过体检确诊出的肺癌病例,以早期或早中期为多。因肿瘤面积小,传统开放性手术创口大,所以以创伤小占优势的腔镜技术,在业内逐渐获得青睐。

“我接触腔镜技术较早,2010年肺科医院已开展腔镜技术的手术治疗。此技术创伤小、对人体组织破坏少、术后疼痛度低、创口愈合快。但对医生的要求甚高,术中,医生看到的只是二维手术界面,方法是在体外采用长手柄手术器械操作,灵敏度及操作感低、发生差错率相比开放性手术高。因此,要做腔镜手术,必须掌握胸、肺部解剖层及病理知识,通过理解和熟记的方式来学习。因为之前有做大手术的经验,手术功底扎实,所以腔镜技术,我学得很快。”

陈晓峰的腔镜技术在国内已是首屈一指。随着研究的深入,腔镜技术的开孔慢慢由最初的4孔操作逐渐减少为单操作孔,此项技术远超海外。为进一步推广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陈晓峰于今年主编出版《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手术图谱》,本书介绍了陈晓峰团队施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病例、肺叶肺段解剖、单操作孔肺叶肺段切除术的操作特点和手术步骤。首发当天,70多位来自国内各大医院的著名胸外科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术业有专攻,陈晓峰做到了。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手术会不断优化,所以他要求团队不能自我松懈,凭着精益求精、稳扎稳打的学术态度,在外科领域勇往直前。


口述实录

唐晔:还记得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台手术吗?

陈晓峰: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主任临遇急事,派我上任。因为山区,食管癌病例特别多,每天要跟3~4台食管癌手术,副手、拉钩轮番做,所以非常熟悉手术流程。但真正上场,内心还是十分紧张,就盼主任快点回来帮我,当然手术最终顺利完成。第二天查房,主任检查患者伤口,对我说手术做的非常好。被主任表扬那是相当兴奋的一件事,何况这是我独立完成的第一台手术,意义颇深。当天午饭,给自己多加了两个菜,算是自我鼓励。


唐晔:现在,您是以怎样的状态进行手术?

陈晓峰:稳扎稳打,不乱阵脚。全程比较轻松,不会特别紧张,手术时会定下心,不让自己手忙脚乱。所以,同事们都乐意跟我合作。


唐晔:身为科室主任,肩头责任重大,华山医院胸心外科慢慢崛起,期间您做了哪些相关工作?

陈晓峰:通过各渠道培养,储备实力雄厚的生力军、提高科室的科研水平,比如科室成员的学历提高、组织出国访学及学术交流、加强手术技术的培养等。之前华山的胸心外科实力相对偏弱,两年时间,经大家努力,我们科一举拿下两项国家科学自然基金、每年SCI出产量10篇有余;科室内部平均1~2周组织学科进展讨论会,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整个团队蒸蒸日上。


唐晔:身为科室带头人,势必要承担很多责任,您对此怎么看?

陈晓峰:一旦临床出现问题,我会果断站出,保护手下的医护人员。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来负责。不能因为一个小问题就让手下医生面临困境,否则今后没人敢从事医生了。作为他们的领头人,我要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快速成长。


唐晔:从医30年,有令您感动的患者吗?

陈晓峰:有的。一位老干部,患的是肺部疾病,来做手术。术后出院没多久特地来看我们,并提出要资助胸心外科100万元——老人家生活并不那么富裕,这是他的毕生积蓄。这一善举震惊整个科室。他说,住院期间亲眼所见医护人员的辛苦,所以同家人商议决心资助科室搞科研,造福更多的患者。而且老先生十分低调,死活不肯张扬,最后为了感谢老先生想举办感谢会,都被他婉拒了。


唐晔:医患关系僵化的根源在哪?

陈晓峰:一是病人的不理解、二是无良媒体幕后的煽动、三是医疗消费化。目前,医疗自费项目占据很大一块,当人财两空时,可能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患者家属无处泄愤,很容易就将拳头落到医生身上;现在网络媒体发展很快,消息传播只在一秒间,哪里有医疗事件,立刻被曝光,而且矛头多指向院方,媒体是个公共平台,我们需要正能量的传播,而不是整天看打架吵闹。医生是人不是神,希望医患双方多份理解,一切就海阔天空了。


唐晔:您现在最想做什么事情?

陈晓峰:把华山医院的胸心外科发展起来,位居国内前列。我擅长胸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是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此外,注重肺癌的早诊早治宣教工作。希望科室成员能在我的带领下,将胸心外科建设成符合时代进步、令患者信任的国内一流科室。


唐晔:空余时间您会做什么?

陈晓峰:喜欢慢跑、打网球、看书、画画,但现在太忙,基本没有空余时间。白天上班、晚上查阅文献、周末学术会议、出诊手术,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画画是我的特长,当初要是考美校的话,我现在肯定是位画家了。有时候出差,遇上飞机误点,会跑去机场书店买本书来消磨,比如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我很喜欢。


唐晔:医生的幸福感源自何处?

陈晓峰:当看到自己医治的病人痊愈出院,那是医生最大的幸福。还有就是得到病人的理解。医患双方相互信任、医疗氛围轻松舒适、医患关系平等和睦,这是每位医生极力期盼的。


采访/唐晔 编辑/卫岚旻

我要评论
评论
确定
举报
恶意攻击
虚假宣传
确定
去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扫描关注二维码
关注肺诊网微信公众号